导读:
2021年9月25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组联合主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以“标准创造价值·低碳统领发展”为主题,与会领导和代表深入交流、建言献策,共同研究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以标准化引领、支撑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享钢铁企业标准化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实践,共谋全行业“十四五”标准化发展宏图。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为本届论坛开幕致辞,他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亟需标准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标准化工作应重点抓好三个方向:一是研究并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着眼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需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节材、节水及减排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在题为《标准化助力钢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70年来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瞩目成就,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强调标准是质量的技术基础,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他指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着力解决产业技术基础问题。这就需要依靠行业头部企业的原始创新,甚至是颠覆式创新。另一方面,应重点解决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问题,即科学实验验证能力问题。从具体解决方案来看,一是用标准+检验检测结合数字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均等化,从而实现数据互认;二是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化。总之,需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实现数据互认、标准互认,认可互认是解决钢铁行业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关键。展望未来,张晓刚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结束后,中国钢铁企业将会在差异化竞争力上有区别,而不是仅仅在规模上有区别。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在《新发展格局与标准化使命》报告中强调,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创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遵循,必将深刻影响我国标准化改革发展的走向。
张纲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战略手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战略支点四个战略层面,全面分析了新发展格局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新时代赋予标准化工作的新使命以及我国钢铁行业深化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标准化支撑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他指出,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强音,需加快标准的迭代升级。在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深刻变革中,团体标准将扮演重要角色,需加快推进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体系的形成。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需加快创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机制。标准数字化转型加速,标准的表现形态、生成机制、应用模式正发生深刻改变,需在变革中赢得标准化发展的先机。需以标准为牵引,统筹布局质量基础设施NQI一体化建设,促进NQI集成服务与产业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标准化在合作与竞争中的作用迅速扩大,需在开放中增强标准化发展的主导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司长董乐群作了题为《合格评定标准化及其实践》的主题报告。她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分析介绍了合格评定的主要功能、合格评定工具箱标准概览、合格评定制度体系及合格评定典型应用。
董乐群指出,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中采用协调一致的方法,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如何确保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相应能力并值得信任,也需要依靠标准。合格评定在我国钢铁行业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够推动质量提升,推动质量、安全、环境三大管理体系认证,还可以推动节能减排。“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着力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提升重点领域合格评定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合格评定为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在题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表示,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他指出,下一步我国钢铁行业应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钢铁行业管理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持续巩固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果。产能置换对有效遏制钢铁行业产能无序扩张、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兼并重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积极稳妥做好粗钢限产工作。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是工业领域碳排放大户,面临碳达峰、碳减排严峻挑战,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站位,统筹协调谋划,因地适宜、精准施策,把错峰生产制度落实好,确保顺利完成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四是全面提升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应着力促进钢铁行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无人化变革,着力培养一批集智能生产、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切实提高产品质量、运营效率、设备管理和安全环保水平。五是切实增强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应继续推动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信息发布,提高市场透明度。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司长、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作了题为《标准化时代跨越与理念创新》的精彩报告,表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了跟上并引领时代发展,标准化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于欣丽分析称,近年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准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国际标准多元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建立专门机构制定国际标准,以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和及时性。区域性的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多涉及标准化的内容。二是国际贸易标准的附加性要引起重视,已由传统的关注产品质量本身转向更加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标准法规化。在法律中对标准化作出规定,既强化了用法制化方式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也通过标准统一了法律的尺度,提升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四是标准个性化与个性标准化。标准化方法中的组合化(模块化)和综合标准化将在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将有利于促进标准化的拓展。五是服务标准前景广阔。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相对滞后,但服务标准发展空间很大,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六是标准数字化。全球化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标准的形式、活动、内容和应用提出新挑战,国际国外将标准数字化纳入标准化战略。七是标准系统化。标准系统化可以联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和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单位代表在会上做了精彩主旨发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地方钢铁行业主管行政部门,标准化领域资深专家,钢铁企业负责产品、能源、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及相关技术研发部门主管领导,钢铁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主流媒体等单位及人员45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